首页新闻资讯【中国经营报—制造之美专刊】吉阳:以客户思维谋求升级之路

        随着特斯拉入华热潮渐起,国内纯电动汽车概念相关产业开始备受关注。目前,发展以电池为动力的纯电动汽车已成为世界各国汽车工业的主要趋势,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为锂离子电池提供设备的装备制造企业深圳市吉阳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吉阳”)在近年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吉阳的创始人阳如坤是技术出身,他在1991年大学毕业后,到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从事的是智能工业机器人的研究工作。2001年,阳如坤决定“下海”来到珠三角,先后创办过机器人自动化、电池技术等公司。2006年,阳如坤瞄准了锂离子电池发展的广阔前景,成立吉阳公司,开始致力于向国内外客户提供新能源装备整套解决方案及相关配套设备。

比客户更了解他们需要什么

 

        近年来,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于较早涉及电池行业的阳如坤认为,未来大的容量的锂电池将会成为趋势,而围绕生产锂电池的装备行业也将迎来发展良机。在他看来,出于能源、环境等各方面因素考虑,零排放、无污染的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已成为势不可当的必然趋势,而其中最关键的是电池系统的研制,电池动力系统一直是制约电动汽车大规模进入市场的发展瓶颈。

        据了解,不少国内的锂电池企业是从做应用于手机等领域的小电池逐渐转型扩大到大型的锂电池上来的。由于吉阳进入这个行业早,用总裁何东盈的话说,董事长阳如坤是锂离子电池行业里的知名人士。有科研理论基础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阳如坤近年来一直在为行业布道,不断针对锂电池行业发表自己的见解。

        锂电池生产大概有50多道工序,相对来说应该有50多种设备,不同客户对同一设备还有自己的特殊要求。吉阳主要偏重于极耳焊接、卷绕、模切、叠片、注液这几道工序提供设备。显然,这么多的工序,单靠某一个厂家来满足客户的需求肯定不行。

        “设备对于锂电池生产最重要,也是必不可少的,针对锂电池材料、型号、品种不断变化以及质量要求不断变化的特点,我们把设备做成模块化、系列化,可以灵活组合,以适应不同产品的要求。”阳如坤表示,公司拥有光机电一体化核心技术,机构与机械设计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系统集成技术,激光/焊接/传感器等多行业制造技术的融合,在各个环节上都进行了精密的设计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

        何东盈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我们是站在客户的角度上去提高锂电产品的制造工艺水平,并时刻关注锂电池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比客户更加了解他们的产品需要什么样设备,以及怎样设计才能帮助用户提高产品质量、制造效率及一致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客户提供出优秀的制造解决方案以及满意的服务。”

针对客户需求做创新

 

        据阳如坤介绍,在锂离子动力电池和超级电容生产过程中,制片工序是一道关键工序,因为铝箔和铜箔极片较薄易变形易起皱,两面有涂覆层,制片后极片毛刺大和易掉粉,制片工序合格率低,废品多,这是一个很大的瓶颈问题。

        针对这样的问题,吉阳通过产品开发,弥补了以上的极片毛刺大和易掉粉等严重质量问题,申请了“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极片激光切割机”专利,该激光切割机采用双工位,使激光器利用率提高约一倍。

        “吉阳更了解客户的需求。”阳如坤认为,这是公司取得今天成绩的重要原因。适时研究客户资源,围绕市场需求,再有针对性地搞研发,吉阳的这一针对性的创新研究模式避免了研发生产环节的盲目性,也避免了一刀切、大而全所带来的资源浪费,实现了创新研发的有的放矢和良性循环。

        阳如坤表示,具体到产品层面,吉阳靠核心产品实现突破、辅助产品助力、外围产品拉动,在核心产品的可靠性、性价比、可操作性以及外观等方面下足功夫,实现产品不断优化升级。此外,根据市场形势变化,吉阳公司在经营战略上适时调整,把研发和销售等优势环节保留,把普通的制造环节实施外包,实现了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持续增强。例如,2010年在苏州昆山成立了苏州吉阳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成为长三角地区市场拓展、生产制造和客户服务中心。

        针对电池行业的技术解决方案有多种路径,公司的成长是否会遇到瓶颈问题?何东盈认为,锂电池领域的市场非常大,不仅手机这类小电器而且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汽车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对应的锂电池设备厂商同样前景广大。

        在何东盈看来,在整体行业市场处在低潮时,实施内部战略调整,速度适当放缓恰恰为未来赢得更多机会。比如,公司总结了以往过度扩张以及片面重创新、重市场的得与失,把优势的地方凸显出来,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发展模式,强化了市场竞争力。

原载于《中国经营报》4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