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资讯【制造之美高端论坛】圆桌论坛实录

    吴晓波:进入下一个阶段,其实非常想大家一起互动一起分享对制造业发展,对中国制造之美的认识,这个很重要。刚才各位嘉宾其实都做了发言,特别是四位制造企业的领袖,他们都有对制造业的酸甜苦辣。听下来大家总的感觉制造业还是比较悲壮。其实做制造确实有比较痛的地方,先一下几位,中国制造之美最痛现在在哪里,能不能每一位讲一下自己的?

   

    王水福:之美还没有到,可能还有非常漫长的过程,凤凰涅磐,涅不过去就死。所以很多事情只要有时间一定会成功,中国人勤劳,再中国社会环境有史以来是最好的一个时期,所以给制造业一个非常的信心,据说现在中国要成立一个法院叫知识产权法院,再加上现在的股票市场达不到要求清理,赚的很多钱会投向股票市场,只要有好的产品好的市场大家有信心,全国人民有信心,制造业才美。

   

    吴晓波:听下来还是在信心上面,制造业真正要凤凰涅槃做的好还是要加以时日,这个过程当中是不是有信心是非常关键的事情,毛总你说说看?

   

    毛绍融:最痛苦感觉还有一个体会,你要有一个理解,中国讲到产品是不断在改进,不断在提高,以前杭氧也碰到这样的问题,同样一套设备,国外设备出问题用户不响,你的设备有问题,就到处叫,如果被这么一说,感觉比较有痛苦,问题是有一点问题,一点问题也没有,同样的问题你的问题给你到处报道,他的问题不说,但是我相信整个社会会理解,包括整个国家越来越支持,刚才讲作为杭氧是第一次做,人家很多年,人家难以避免的,所以要给制造业机会,给它空间,这样可能会更美一点。

   

    吴晓波:其实这也说明中国制造业很大一个特点从一个后发者进入到市场里面去,人家很全面很辉煌很先进的好东西在里面,总归好像人好一点。有一点歧视,但是后发者有后发优势。

   

    郑昭良:我觉得最痛苦用一个词来概括应该叫人才,在人才上面我觉得遇到的痛苦最大的,包括内部团队建设当中,比如说做一个咖啡机,很难找到一个真正优秀的总体架构师很难找到。到今天这个事情是我在做,同样的问题在整个供应链当中遇到很大的挑战,在宁波本地很多供应商实在满足不了我们的要求,为什么?因为他们的人才比我们还匮乏,我们做这个咖啡机,做这个模具,首先在原材料,模具的材料只要找,要求高一点一定是进口模具版本,中国没有满足我们要求模具版本,其次用德国还是日本还是瑞典模具版本还是达不到要求,模具厂达不到我们的要求,前一段时间咖啡机开发,模具开发所有一套模具设备没有一台是国产的,我说能不能做到韩国Cowi(音)这样的产品。这个模具实际上非常强,他是奔驰、宝马的模具商。这个模具厂并不是设备不够先进,这一次不能说设计不够先进,差哪里,差人才。这是我遇到最痛的地方。

   

    吴晓波:人当然是最终,现在制造业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就是更高质量竞争的阶段,在过去粗放的时候会说,优势在于人口红利,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但是现在的竞争进入到新的阶段,新的阶段人才变得更加重要。

   

    毛磊:用一句话来讲制造业生态环境的修复,包括刚刚王水福总经理,包括郑总和毛总讲的,包括人才的问题,政府对于制造企业的看法,发自内心的看法。因为这么多年过来,为什么非常敬佩吴老师研究这个,因为制造业在政府需要的时候他拉出来,内心是不是真的喜欢不知道,所以为什么受伤总是制造业,后面还会不会反复,现在政府看起来三产服务业响,后来发现服务业在二产的里面。希望这个变成一种真正发自内心的观念,变成政府一种政策导向,就是制造业生态环境的修复。

   

    吴晓波:讲的比较大的问题,生态环境的修复,修复意味着前面这个阶段遭受的比较致命的破坏。可以这么说,但这个修复不仅仅是国家领导人要重视,其实我觉得还是很重要,全社会对制造业这样一种尊重和认同还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徐总做了很多帮助关于制造业许多的事情。

   

    徐波:从我们的角度中国制造业之痛有三方面的认识,第一有人中国制造业必死,这个角度不认可,这个国家整个全世界全面制造体系的国家,美国、德国、日本、中国,中国制造业不行,整个全世界制造业也不行。第二中国制造业承担大部分的GDP。不管国内还是出口,中国制造业死了,中国经济也差不多死了。第三个关于中国制造品质状态的一个认识,我一直认为中国制造业发展那么几十年,30年左右,其实没有一个很好的机构或者很好一个比较中立对中国制造的评价,比方说现在在美国我要买一件衣服,我更倾向于中国制造,而不是买其他国家,从衣服来讲中国制造高品质的品质,现在看到是越南制造等等。这几十年积累下来中国制造业品质在某些程度上已经达到高度,但是得不到认可,有些故意不认可,中国制造业认可上这一点蛮心痛。还有中国制造业一个渠道,特别是外贸渠道,真正到现在为止把控中国制造业产品特别是全球产品的渠道不是把脉在我们手里,因为我们做出很多产品要么贴牌,要么被美国和中间商当地进口商所把持,他们赚的利润远远超过我们的利润,他们占30%40%的毛利,当然他们也承担很多责任,对我们来讲最大风险是,正是这些中间商和采购商真正主导某些产品的转移,像衣服大部分转移到越南、柬埔寨还有其他中南美国家去了,为什么,关键是中间商掌握上游渠道,跟上游来看,中国成本上去,大概1毛、2毛这样的利差,马上把100个集装箱全部转移过去,从品质和终端价格来讲远远超过他们,在终端在超市也好,在美国B2B工厂一些中小型企业也好,他们对我们价格敏感度远远不如中间商,其实他们完全能够接受现在提升好以后的价格,现在把垄断渠道,营销渠道给中间商给把控了,这也是中国制造很心痛的事情,如果把控营销渠道,中国制造产业转移国际性产业转移完全把握在我们手里,能够真正从中国之痛转移到中国之美去。

   

    吴晓波:其实制造业很典型一个特点,不是说以简单的直接成本衡量品质,更多是创造的价值,在价值体系当中扮演角色是什么,很高兴看到中国制造业经过前面30年,还有更长久的制造。其实是一个涅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整个品质和竞争力提升也是很明显。

    后面半段讨论更多希望大家讨论。郑总的吴晓波是那个吴晓波,不是我。他最近也在讲制造业。不管怎么说制造业会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但是绝对不会那么的悲惨。讲制造业,讲制造业之美中国制造业经过前面一轮发展,我们有自己的竞争力和能力,刚才看到郑总说了很多,咖啡机是老外的东西,但是咖啡机也做了设计,这里面也看得到中国人有中国人很好的品质和素养,中国人最大特点擅于学习,在学习当中有所创新,这是非常典型的特点。

    先问一下台下有没有哪一位听众有没有什么问题,问一下几位。

   

    提问者:想问一下吴晓波老师,我是一位80后,很多年前在国外留学的时候,和同学做了公司,本科学飞行,在国外学航空电子,在国外的时候有很多专利,到国内做制造,没有办法,因为缺乏信任,把软件,我们很辛苦的工作,申请很多专利,给广东工厂去做他们copy我们的专利,但是我们没有办法,我们制造行业和其他不同,我们不能失败。我们在无人机上或者国外私人机,到国外交货的时候,客户对我的要求你坐在我的旁边,我去飞一圈,是不是好的,用生命的担心,可是国外的担心信任,公司与公司的信任,人与人的信任,对知识产权的尊重,或者对机会的均衡,不知道吴晓波老师怎么看待未来会有什么变化。第二个问题我觉得中国制造未来的改变一定不是说大工厂,一定不是这样,在我看来有一天会发展成小众公司,为个性化设计,未来我们的关系,我要回家打电话给冰箱你到什么温度。我有一个微波炉,可以把鸡放进去,你要什么味道可以调制出来,我认为未来制造业会个性和独立化,一直在做,但是开始迷茫,有很多专利,但是不能变成更多很好的价值,想问一下吴晓波老师,未来的制造大规模生产还是个性化好?

   

    吴晓波:非常感谢你,可以简单回答一下,这两个问题都反映出跟你的年龄有关系,很高兴看到80后来讲制造业,受到制造业后继有人的,80后思考的问题跟你们思考略有不同,一个像规范性方面,像信任很重要的知识产权是制造业非常核心的竞争力量,知识产权在中国在前期很粗放的增长当中知识产权不被尊重,但是放过来看,看到知识产权在中国保护一种进步,或者对知识产权认识一种提升其实也是很快。总体来说还是乐观的,但是确实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当中很多公司个人的感觉有很多公司有各种各样自己的方法来保护它的知识产权,但是这个保护的方法可能不是那么简单的,像国外像西方那种比较完善的体制机制底下那种保护,这种保护方式可能略有不同,其实刚才讲到你们有专利,但是你要做制造,你不得不做制造,就是说你有很好的柔性软的或者虚拟的这样一些技术,本身是有产权,本来能够获利,但是因为得不到切实的保护,就去做实的,现在公司有很多典型,把软件一种硬化,可以做一些相对来说可以保护。第一个问题目前还是有困难,但是肯定是在改善,这个改善不是来自于政府一定怎么样,政府一定做了很多努力,但是感觉更多来自于充分的竞争所带来的企业自我意识的一种提升的,这个很重要,这个靠自我意识的提升。

    第二个问题,我就有不同的观点,其实制造没有唯一的答案,就一定是大制造是好的还是小制造是好的,或者小制造会代替大制造,但是总的一个方向,制造业的智能化、网络化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即便大公司大的制造,相信杭氧这样一种大设备大的制造其实越来越多有信息化、网络化、性能化这样的一种网络,包括和客户关系一种变化。最后很重要一点,所谓制造业个人认为很重要特点,就是说供应商和用户之间的关系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经常会想象得到用户可能会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创造者,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这是全新的一种关系的变化,但是确实可以看得到,制造系统会变得越来越成为一种分布式的系统,而不是一种集中式中央式的系统。因为分布式的系统是真正具有创造力,跟客户能够真正的有互动,有尊重客户个性化需求这样一个系统。所以不能够一定大型化好还是小型化好,这个各有各的做法,智能化网络化是必然的一个趋势。

   

    毛磊:我同意吴老师的观点,看产品的状况,有的看核心标准的部件适合批量生产,可以继续存在,有些个性化,就是一个轮回,最早是走访,类似3D打印的制作可以回归小作坊,这个是根据不同类别来的,不可以一概而论,但是新的现象出现,又回归家庭作坊。

   

    吴晓波:智能制造有很大一个特点就是说个人也可以制造,今后的发展有这个趋势。

   

    提问者:现在有一个状况,在美国有5万个私人机场,给5万机场控制系统,可是没有一个同类的,没有一个相似的,明明可以相似的,但是到现在做很多更改,到底怎么做有很多迷茫,到底需要很多的工人还是需要很多技术,还是自己去做,只做研发。把制造给别人。在美国没有问题,可是在中国股东一家相关行业,一个月以后复制说这个板子已经做好,制造成本只是十分之一,或者更低,技术才是我们的生命力,这才是最迷茫的地方,不知道往哪个方向走?

   

    吴晓波:实际上制造业变得越来越服务化,服务化看得到一种个性的需求,个性的一种需求的满足就是一种服务的过程,所以制造业从过去传统我做出来一个东西客户来适应我这个产品,现在倒过来,现在我的产品变成客户个性化的需求,这样公司一个做法很重要出路要做出一个平台的概念,这个平台的概念再继续讨论,平台可以整合各种各样细小或者大的各种各样制造单元,整合、组合成客户所需要个性化的东西,这个里面很重要概念是平台的问题。

   

    提问者:分享一下我的观点,大家都在谈制造业现在处于什么样的状况,如果去看媒体听经济学家的观点得到基本上非常负面的观点,我还听到更家极端的观点5年内10年内中国很多中小企业都死掉,我跑掉很多民营企业,尽管在现在这样的状态下,在那些很负面很迷茫很困惑的企业去看那些目前活得好的企业。有一些企业做机加工,机加工是非常传统的行业,机加工做了第五年,从零做到1.5亿,净利润可以达到30%的净利润,传统的机加工行业,做的是小批量多品种这种高端的加工,给国外的实验仪器。还去过一家企业,服务6千家客户。通过这种卓越的运营把你能拿到的生产要素实现他自己的竞争力。现在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政府搞两高六新,不是两高六新的,传统行业你要搬走,其实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之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没有跨过去,就是所谓的卓越的中国制造。有一个问题问王总,你认为这种是一种被动选择,还是主动的选择,选择的原因是什么,谢谢?

   

    王水福:应该说30年以前穷则思变,现在是逼上梁山。假如说步走向高端,就在低端做肯定没有你生存空间,但是高端却很痛苦,但是坚信一条,跟优秀企业合作你才会更优秀,97年跟美国合资,有时候没办法的时候找的,中国改革中国的发展,包括我们在创业都是逼出来的,当时97年以前做的电梯行业中国第六位,前五家都是中外合资企业,当时去买标书,非合资企业标书不卖给你,当时有上千人,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找到了奥迪斯。当时利润总的百分之百是我的,4千万,当然后来5年以后从70%我占到20%,现在每年还能够拿到2.5亿的利润。我卖掉以后,我收购了杭州百货大楼,另外做电梯部件每年也有五六亿的利润。只有在合作当中能够学习和提高。为什么要跨到航空?我知道航空是很难的,所以我是从76年搞机械,我是车工出身的,你要改变我这个习惯,我可能要下辈子。也是我个人的追求,我看到新的设备感到很兴奋,我也买得起这个设备,原来很羡慕,只有买简单的设备,所以我进入航空,当初跟919合作,成为它一级供应商,当时全国有400多家企业竞争,我们是9家供应商唯一的一家精工企业。所以去年拿到了旁白里(音)的供应商,今年想拿到空客供应商,这种合作有好处,是逼上梁山逼到你上去,比如在这个地方他一定逼到你这个程度,否则你进不去,进去有好处,他帮你要有效应,假如说一个供应商没有效应也怕你,反正没有利润我不做,他们就完蛋了。进去以后他会帮你,我认为跟大公司合作跟优秀企业合作会帮你,现在国内的供应商部件供应商好像阶段关系,一次性买卖,价格低就买你,价格高就不要,它完全是一种伙伴关系,所以我想这个阶段,为优秀企业做合资,合资寿命比较长,总会有机会,刚才看毛总在做徕卡的配套,为优秀企业合作一定会带来很多你自己想不到的事情,所以我想高端制造业机会已经开始,刚才这个小伙子谈到的担忧,中国这种无序的竞争,技术的抄袭我也有过,但是我跟你心态不一样,我30年以前也是挖大厂的墙角,现在人家来挖我我想这是报应。我就这个心态。现在奥迪斯培养好了,给他30万工资,挖走也是60万,也是好事情,告诉你现在国家是顶层设计,知识产权法院已经开始,所以你放心,大胆的干。谢谢!

   

    提问者:各位老总好,我是来自慈溪的中小企业,刚才郑总提到的在面对中国制造之痛的时候提到人才的问题,大家都知道慈溪这边小企业比较多,面临在用人方面,比如说真正的方向好的人才,根据公司的实力各个方面,待遇各个方面达不到,也不会把人很好的留下来,这一点非常想问一下郑总,你在管理和用人方面,因为都是来自慈溪这边有相似处,所以请你给我们讲一下,你是如何在公司用人的?谢谢!

   

    郑昭良:谢谢你问我这个问题,但是我不觉得我能够给你非常好的答案,因为这其实也是我的一个苦恼之一,我的理念可以跟你分享一下,一方面我们肯定物质留人,如果说最基本的待遇不能满足这样一个人才其他都是空谈,这个没有办法,必须把我们的利润拿出来跟大家一起分享,钱散人聚,我们不能吝啬。第二方面肯定要感情留人,事业留人这个方面很重要,其实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我觉得越高端的人才越看中企业以后有没有希望,而我们很多中小企业说难听点完全停留在有没有钱赚的这样一个层面,如果处于这样一个层面没有往更高层面去找说我们要追求价值,我们做的不是生意是事业,那么我们很难吸引到高端人才。讲我一个感受,阿里巴巴成功的那十八罗汉,马云怎么样把蔡楚信(音)把他请过来,这绝对是一个创业者的经典案例,蔡楚信(音)我感觉他才是阿里巴巴的灵魂人物,整个阿里巴巴就今天少不了蔡楚信(音),可能他的作用更加重要,为什么蔡楚信(音)一个500强企业的中国CEO,为什么加入阿里巴巴的团队当中,因为阿里巴巴有未来,他坚信这一点,所以这个可能是吸引人才最重要的东西。

   

    吴晓波:事业非常重要,但是这个事业首先企业家企业领导人有很强的事业心,但是能够把事业描绘出来,这是很重要的事情,制造业缺乏想象力。其实看我们怎么样去认识这个制造业,制造业是通过物来改造这个社会,或者通过这个物来提升整个社会是这样一种事业,然后看市场空间未来到底多大。

   

    提问者:各位老总下午好,我是吴老师的学生,很荣幸去过杭氧实习过,本科是化学专业,在我工作当中遇到一个困惑,这个困惑跟企业交流当中,他是做传统压力容器制造业,但是基层政府部门推了两条政策,第一条机器换人,第二条退二进三,推出制造业发展服务业。跟压力容器老总打交道的过程当中,他就很困惑,他说我们的企业制造业是一个压力容器的制造业,有一些部分是劳动密集型,是不能够去用设备替换的,没法去机器换人,但是退二进三,服务方面不会做,那我怎么办,那我就等死,问一下杭氧的老总,对此有什么好的建议和看法。谢谢!

   

    毛绍融:这个问题跟杭氧没有很大的关系,制造业五花八门,有的适合规模化,有的小批量,杭氧的产品也是单件小批量生产,很难用机器来代替,社会再发展到这个程度也是五花八门,最后手工还是有存在,虽然政府不懂叫他知道这个情况,就不会改你,因为导向不一样,慢慢整个社会以前很强调发展的速度,以后慢慢的政府也不会引导,政府不管你,就要你迁走,这是将来政策导向问题,杭氧这些企业也还好。也是搬到外面去,最终慢慢整个社会,应该是社会的问题,像刚才提到,像德国不像我们城市化的规模,现在也在反思,把所有劳动密集型全部搬到外面去,城市人住的来回流动也不是一个办法,刚好上个礼拜去过欧洲,我觉得他好多跟我们相配套的几个,像西门子,西门子是制造机器,也是在城市里头。将来慢慢可能政府就会明白了。

   

    提问者:各位老总大家下午好,我是应届毕业生,很荣幸过来听这样高端论坛,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我,假如手头有5万元,完全付得起长城轿车,但是愿意负债10万,买一辆现代轿车为什么变得这么虚荣,为什么对国产货不支持,问题难道真的出在我身上,很多同学也是很困惑,虽然现在华为出来大家可能认同一点,还有国外的卖家,比如商场里面没有人穿的产品外国人对它印象怎么样,是当初的便宜货还是就其他的印象?

   

    徐波:我在国外经验来讲,在商超里面,中国制造不是低档货,肯定中档货,因为有必要。刚才讲的百分之六七十转移到其他国家,仅限于针织跟毛纺,在其他相对技术含量比较高一点,比如电器和机械类的一些日用品,大部分是中国制造,这些产业转移没有完全展开,跟那些国家产品相比相对高端一点。还有更高端一点是日本制造的产品,你刚才讲的中国制造跟前20年和10年相比,给国外消费者他的一些想象已经绝对不是低端产品。

    再回到第一个问题这个相对复杂一点,这个是因人而异,再往后推是品牌问题,并不是说质量问题,并不是制造问题,是品牌建设的问题,所以中国制造之美本身这个活动其实通过设计,来开始进行产业转移,来塑造一个品牌,华为这个品牌完全做到三星和iphone的时候,心理想象空间已经完全漂亮,这个其实中国好几个产品已经做到这样的想象,为什么你没有这样的想象,或者说从学生角度,或者说从相对成熟消费者角度相对来讲是一半一半,对学生来讲耳闻目染的信息量做出另外的判断,这个是广告营销的角度,这个确实中国做的相对不够,这个是市场推广的时代,跟以前完全不一样,看铺天盖地的网络广告和电视广告就有这样的印象,从质量来讲,现在曝出来的产品质量在某些行业里面相差不是很大,甚至国内某些产品质量优于国外的产品,这开始讲的很多国际也好国内也好对中国制造的产品,本身质量一个状态的评估其实并不是完全公平的。

   

    吴晓波:中国改变这样一种状况,更多需要年轻人有志气,可以回顾一下索尼的成长,索尼在早期口号就是说改变日本产品的低质形象,他还真的做到了,这是60年前说的话,今天制造业还是要有信心。但是还是要有时间。

   

    提问者:先想问正郑总,郑总胶囊式咖啡机我们喝过,想问一个问题你们掌握核心技术,你们现在做还是做的还是ODMOEM,有没有考虑过有一个自有品牌的发展,为什么考虑的话,为什么觉得现在时机是成熟的,要付出机会成本是什么,会不会跟ODMOEM制造有冲突?

   

    郑昭良:谢谢你的提问,我们的咖啡机目前因为是百分之百出口,如果出口做品牌对我们来讲现在显然还不现实,因为我们还没有势力去国外打我们的产品了,我们有客人提出来我们可以用Trto(音)制造成本的品牌,你这个制造成本还可以低一点,对不起,我们做不到,我们没有能力在国外建立服务网络和营销团队。最近在做一件事情,我们现在打算针对中国市场推出自有品牌,如果一切顺利让大家在明年见到整个的系统,如果推出来的时候不只是咖啡机一个系统,符合中国消费者的系统。在做这个酝酿,品牌建设这些年以来不敢动,认为是一个需要厚积薄发的时机,需要积淀,需要各个方面的积淀,资金,人才,产品成熟度等等一切,如果没有准备好,宁愿不去做这个事情。

   

    提问者:还有一个问题想问中国制造网的徐总,刚才说了很多关于国外主流销售渠道的事情,我得到信息沃尔玛包括家乐福在中国都干不过大润发,有没有可能让徐总展望一下中国的资本什么时候进入到国外的主流销售渠道,他们对中国制造今后发展趋势会有怎么样的帮助?中国的一些零售企业,类似于大润发、苏宁,包括中国比较牛的一些电商企业进入到国外主流销售渠道?

   

    徐波:这半年企业主要忙的工作怎么帮助中国的企业,特别是制造型企业能够跟过市场搭建一个跨境贸易服务平台,最终的想法就是能够让中国的制造企业直接进入到美国或者说欧洲这两大市场,这两大销售市场的营销渠道,销售渠道,营销推广,销售渠道,终端售后服务还有海外融资这一块。这是目前在做的。像大润发也好和苏宁也好不是我们服务对象,他们有自己的采购能力。但是对大量中国中小企业来讲,他们其实已经有这样的,从生产能力和质量能力来讲,已经完全可以进入到美国主流销售渠道,通过营销推广进入销售渠道,通过中国各种各样的资本提供金融服务,这完全做到,关键让他们的价值对于美国终端企业能够认可,现在中美之间也好,整个跨境贸易服务最大瓶颈付款交货期,售后服务,还有前期的采购成本,如果让大量的下游中小企业能够把这些成本把这些所有的瓶颈,能够通过一个平台或者几个平台能够在美国解决掉,这样进入到美国下游终端市场指日可待,因为毕竟采用上游的制造能力,改革开放30年,30年以前的质量发展,从各种各样服务体系,其实早就在国际上已经形成独立的体系,很可惜,被别人掌握了下游销售渠道,下游服务渠道,如果做这一块,大量中国中小企业能够通过这个渠道进入到下游终端市场,你刚才说的这些几年以内就可以实现,现在有几个客户做测试,如果测试好,几年以内有大量的中国企业。

   

    吴晓波:这还是一个竞争会形成自然的一种延伸。

   

    提问者:台上的嘉宾下午好,非常感谢吴老师给了最后一次机会,我也是来自浙江宁波一个传统制造型企业,我的问题现在媒体上或者说各种报道上都在说信息社会或者信息时代的到来,包括大数据,包括信息革命等等的,然后作为我们是传统制造业,就是很难想象或者说介入到信息革命里面去,或者说我们怎么来参与进去,因为大部分的时间可能在制造的时间里面,很难抽身把一部分精力放到信息上面来,那么这个大数据或者信息社会对制造业有什么样帮助,或者怎么介入这个主题?谢谢!

   

    郑昭良:我尝试说一下我的理解,我刚才在PPT里也讲到,我们公司最近在做产品的时候特别注意让我们公司的销售部人员收集市场反馈,这一点在中国或者说宁波地区家电企业很少有的公司,特别是管理层会特别重视这一点,为什么要收集市场反馈?只有这样才知道客户真正需求是什么,甚至也在尝试去买一些调研公司的数据来做产品策划最前期的工作,其实这个就是大数据的应用,要搞清楚客户需要什么,举个例子,做我们产品的时候,最近推出一款奶泡机,做了若干调研如果推出玻璃杯子有一个搅拌棒在中国市场是空白,这个完全通过市场调研得出这样的结果,这个完全是制造业本行的事情,但是用好互联网思维的事情。还有一个例子就是去中介化。我也是做贸易公司出身,现在很多贸易公司日子很难过,贸易公司不去思变肯定有问题,作为制造业以后很清楚跟贸易公司怎么合作,一定要寻求一个新的模式,这个是互联网思维给我们带来,如果用最原始的销售策略一般参加展会见客户接订单,现在展会越来越少,人的数量和客流量越来越少,并不影响跟每一个制造企业去获取信息,或者获取更多用户,这就是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在不知不觉当中。

 

    毛磊:你的问题跟你行业有关,或者互联网的应用角度也不同,方法也不一样。

   

    吴晓波:所处产业链哪一端有关系,如果面向终端客户,关于消费者使用者大数据可能很重要,但是其实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智能化的发展,产业链不同的位置上,其实都会用到越来越的智能,关于供应商,关于客户,关于新技术的发展。

    最后从徐总这里开始,每一位能不能讲一讲为了中国制造之美必须得干一件什么事情?

   

    徐波:从中国制造网角度来讲,为了中国制造之美真正能够实现,是想把整个中国制造之美从概念到设计到品质已经做好的事情再往下延伸,就是把终端渠道售后服务这套体系能够做出来,使中国制造之美能够成为一个链条为大家服务,这是我们想做的事情。

   

    提问者:我是一家民营企业,我是国企出来的,我是一个生产制造型的企业,我也进入中国制造,今天来参加这个论坛听了很多,感受很多,但是有一点想请各位老师深思一下,为什么中国制造不能像德国一样能够走向世界扎根世界,其实中国制造的产品其实很多产品是很不错,真的在国外市场上能够占领这个市场,所以专利的这一块也有很多,但是在国内确实没有做到保护,在国外它是永远受到保护,希望这一次论坛能够给中小企业,实体的民营企业去倡导一下,希望各位老师能够帮助到我们,谢谢!

   

    吴晓波:必须要做好的一件事情要保护知识产权,这样制造业才能够健康的发展,前面讲这一段话,其实中国的制造已经在世界上,中国产品在全世界任何地方都能看得到中国的产品,中国的制造在全球制造网络已经是不可获缺的地位,但是确实还需要时间再去提升像日本制造、德国制造那样的水准,这确实需要有一个过程。

   

    毛磊:进行专利体系的建立,通过专利体系的认证,公司昨天上午在做可能成为宁波第一家,这是一种积极的做法,可能保护到你,这里面有很多切实可行的方法。

    用一句话坚持深度制造,享受制造的过程。

   

    郑昭良:中国制造之美如果真的想在全球的舞台上使绽放最美的那一朵花,需要一个非常漫长痛苦的过程,一定要具备高远一些战略型的思维,同时又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个点滴,这样就可以让这朵花早日绽放出来。

   

    吴晓波:要有一个非常好的健康的心态去坚持去做。

   

    毛绍融:觉得还是每一个企业每一个人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产品,作为杭氧来讲希望更多的产品能够走向国际,真正创造中国的制造之美。谢谢!

   

    吴晓波: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做。

   

    王水福:中国制造之美很简单,做好品质就可以了。谢谢!

   

    吴晓波:品质,这个词里面有太丰富的内涵。

    可能每一位都有自己的话要说,机会很难得,制造之美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浙江大学和中国制造网还会继续合作,我们是一个平台,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也是一个平台,扮演不同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平台的责任是坚持,是可以持续的,也希望各位今后持续跟平台共同努力来互动,真正推动中国制造向更高美的境界去迈进,中国制造不仅仅是悲壮的,也是壮丽的,每个人投身于这样的洪流当中是很光荣的,也是很美的。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