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资讯【制造之美--制汇说】海尔的制造智慧

中国制造之美行业大佬专题

【制汇说】海尔的制造智慧

  

     海尔,创立于1984年,全球白电第一品牌。

     将一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打造成为营收过千亿的大型企业,在家电制造业行业,张瑞敏可谓“中国制造第一人”。



       

       海尔集团旗下包括两家上市公司:一家是青岛海尔( SH:600690 ),主营业务方向是家电制造业,负责在新型制造业方面的探索;一家是海尔电器( HK:01169 ),旗下主业务是渠道,即日日顺物流,负责新型物流方面的探索。

     在中国制造业发展不断探索的路上,海尔走出自己的精彩之路。




     中国的家电业,从最初的贴牌生产到如今的自主品牌,成绩有目共睹。但我们不可否认,核心技术的欠缺让曾经中国家电长期受制于人,工业设计定位的模糊让中国制造内涵一目了然。单纯的加工制造让企业陷入低端怪圈,以回款为最终目的的商业模式更让各企业深陷价格战泥潭。

     中国的家电企业该如何定位、产品品质如何提升、工业设计如何规划、创新以何为基准、销售乃至商业模式如何突围,都是各家企业面临解决的问题。

     让我们一起看看,在制造业不断发展的道路上,海尔是如何走出了创新制造之路。



    在消费者越来越理性的条件下,价格战虽然能取得暂时成绩,但不利于长期发展。创新又该从何出发?

     海尔:价格战没有赢家,产品要为消费者创造“剩余价值”

     企业间的竞争,实质上比拼的是其产品、服务能顾客带来多少剩余价值。这就是说,企业在经营运作当中从头到尾首先应当考虑的是如何为消费者创造剩余价值。

     海尔向服务转型,是在“消费者剩余价值”之理念导向下完成的企业商业模式的一次创新。在把消费者作为市场第一主体的同时,“买”到消费者心理,最终给消费者一个极大的利益,这就是剩余价值的竞争,从宏观上讲,这是正义的增长,从企业视角讲,就是让消费者满意。

     对于中国企业为何热衷于价格战,海尔认为原因在于中国企业缺少成功的商业模式,另外就是创新力度不够、模仿能力强,“山寨”做的好,即代工技术,导致中国产品的产量大、品牌少。价格战是大家的通用“战略”,但价格战到最后没有赢家。



     如何走出低端制造的生产模式?

     海尔:推动“以自主经营体为基础的人单合一管理”模式
     对于低端制造这一生产模式,在贸易上容易被赢利封死,最终使企业生存处于两难境地。而要突破这一怪圈,就需要一种全方位的创新,唯有做到创新与资源整合,才能让企业掌握主动权。

     海尔推动 “人单合一双赢”,并采取全链条整合的办法,在有订单保证的基础上,使整个组织体系贯穿整个流程,使销售与研发协同,共同再开发,前后形成因果关系,而销售则成为寻求订单的开始。销售不是单纯地卖产品,而是要创造真正的客户需求,通过研究用户,创造出来的用户就不再是一个销售产品的对象,而成了一种资源,这种资源可以不断开发、不断挖掘。过去,回款是销售的终结,现在,回款只能是销售的开始,因为从回款后得到用户信息,再不断的发掘用户的新的需求。



     什么是工业设计,如何有效利用工业设计提升自己的品牌价值?

     海尔:满足并创造用户需求是工业设计的终极目标
     工业设计绝非只是单纯的外观改进,这是一个系统,包括如何将新技术、专利与之结合,包括如何将设计环节融入到企业运营中。

     张瑞敏对工业设计的理解则更加全方位。在他看来,工业设计是市场上运作的东西,要根据不同的目标市场对其进行整合,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做到用最好的团队为用户服务。

     而对于设计的最终目的,张瑞敏认为,设计当中加入的专利有多少或许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产品内携带的发明、专利等,能否达到“满足用户需求”。张瑞敏强调,工业设计中,企业要清楚自己的目标市场,清楚目标市场的用户需求,找到产品所需的差异化,以满足不同市场的不同消费者需求。在此基础上,再体现民族元素,体现民族风格。



     不只在家电行业,在任何一个中国制造行业,都在寻求创新。但如何创新?中国家电企业在创新环节,是否容易走进离消费者越来越远的误区?创新是为利己还是利他?

     海尔:创新首先要为用户着想,走近消费者,要做到利他,才能实现利己。

     创新有延续性创新与破坏性创新之分,哪种创新更适合企业发展,哪种创新能够让产品迅速得到消费者和市场的持续认可,企业都面临选择。张瑞敏将两种创新置于同种地位,他认为,企业在选择哪种创新方式,就要看哪种创新能够使产品更加完美,而对完美最有力的说服就是,一定要满足用户需求,也就是说,创新首先要为用户着想,要做到利他,才能实现利己。

     对于海尔,张瑞敏表示想做破坏性创新,他认为,海尔一直走在前面,原因在于这个产品几十年来基本没有大变。如果此时行业出现一个像苹果一样的革命性变革产品,那之前所有的创新就会失败,整个行业将会洗牌,这对一家企业来讲,是致命的。张瑞敏同时表示,海尔的破坏性创新要从用户需求的角度出发,做到利于消费者。



     互联网时代,制造业应该如何应变?

     海尔:企业自组织、无灯工厂等等

     在家电制造业方面,张瑞敏提出了要用“互联网思维”改造制造业的思想。

     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海尔提出了“管理无边界,企业无领导”。实现“管理无边界,企业无领导”的前提是企业变成了自组织。这种经营模式要求目标一致,避免出现各自为政的情况。目标,都以用户创造价值,每个环节根据特长形成分工。

     海尔对未来制造业的定义“智能无人化”。首先,无人化,即自动化程度很高,实现无人化就不用依靠这么多人;第二,智能,即效率高。智能也是个性化制造,设计产品快,但是生产出来的东西并不是千篇一律。海尔从某种意义上推出过中国最早的一台 3D打印机,最早叫激光冲印机。用激光冲印机冲印一台冰箱,和真件一样。无人工厂将是制造业发展的趋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数据、家庭互联等等将颠覆传统制造业。中国的家电企业唯有紧随时代的发展,突破创新,方能在家电制造业领域站稳一席之地。



     海尔发展史:

     名牌战略发展阶段(1984—1991):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

     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1991—1998):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

     国际化战略发展阶段(1998—2005):走出国门,出口创牌

     全球化品牌战略发展阶段(2005年—2012年):创造互联网时代的全球化品牌

     网络化战略发展阶段(2012年—2019年):网络化的市场,网络化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