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资讯2017制造之美首场评委见面会—精彩内容实录

 

以下是现场嘉宾的精彩分享: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来宾欢迎大家来到中国制造之美2017年度评委见面会的活动现场,我们今天请到了工业界的一些评委大咖和工业机构的相关负责人。请允许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有中国工业之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柳冠中先生,中国工业协会副会长,原广东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汤重熹先生,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江苏省工业设计协会副理事长何晓佑先生,原联想产品设计总监李凤朗先生,北京机械工程学会常务副会长李海涛先生,合作机构代表TÜV南德意志集团中区管理委员会成员兼产品服务部总经理林纵宇先生,SGS电子消费产品事业部,安全事业部技术经理翟春明先生,SGS电气电子行业研究专家Mark先生,另外还特别邀请到南京商务协会秘书长杨杰先生,江苏省出口商会贸易部主任范亚萍女士以及媒体朋友们光临我们的活动现场。本年度共有52件产品获得最终大奖、优秀奖和单项奖。中国制造之美从2011年发起,一直到2017年,已经是第七届。今年我们一共收到了4300多件参赛产品,感谢各方的支持!

 

MARK:各位来宾领导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能够受邀参加此次2017中国制造之美终评典礼,昨天我们对产品进行进行了审核和评审。如果没参加此次典礼我不能看到如此琳琅满目的产品,不仅仅有我所负责的电气电子类产品,还有交通工具、日常用品之类。这些产品展示了非常高的工艺技术也结合了许多应用发明,我相信获得奖项的产品都是非常具有竞争力的。没获奖产品在环境方面也是非常好的,我相信在座的制造商有非常光明的未来和前景。非常感谢各位嘉宾和领导的到来。

 

林纵宇:尊敬的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今天很高兴受邀参加中国制造之美2017年度终评活动,首先代表TÜV南德对焦点科技表示感谢,同时对主办方中国制造网表示感谢。中国制造之美这个活动是一个面向中国制造产品的公益性活动,从2011年起到如今已经成功连续举办了六届,今年已经是第七届。最近几年中国制造业的低端化和缺乏品牌的局面正在逐步的改善,中国制造的升级和品牌的之路是越走越顺畅了。中国制造之美评选活动激发和激励了更多企业越来越重视工业设计,重视塑造自己的品牌。同时也把中国优秀产品通过这个平台向外进行的传播,得到了更多国际认可。现在为止已有数千家中国供应商获得了TÜV南德意志颁发的认证证书,从而为目标买家更好的展示了中国制造企业的综合实力,出口能力,和品质管理水平。2017年TÜV南德意志还作为中国制造网的合作伙伴参加了在美国的跨境贸易峰会,并参与了主要的主题演讲。未来TÜV南德将引进更为先进技术为国内的企业服务,使他们的生产技术水平与国际接轨,提升产业的整体质量。最后祝愿中国制造之美此次的活动取得圆满的成功,谢谢大家。

 

杨杰: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大咖,非常感谢主办方邀请我来参加2017年度终评活动,让我能够有这样的学习交流的机会。从我对中国制造的理解来看,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网络技术应用,中国制造业取得了非常显著的发展。马云在前不久的商会上谈到,浙江比较开放,江苏是改革的。通过中国制造之美的活动不仅仅是江苏,中国的制造业都会将联网技术和市场相结合起来,走向世界。不仅仅体现江苏的改革也体现了江苏的开放,最后希望这个活动越办越好,越走越远,我们也将持续关注和支持。

 

主持人:邀请中国工业之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柳冠中先生,中国工业协会副会长,原广东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汤重熹先生,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江苏省工业设计协会副理事长何晓佑先生,原联想产品设计总监李凤朗先生,北京机械工程学会常务副会长李海涛先生上台交流分享。

 

 

主持人:柳老是我们工艺设计界的名片,从80年代留学回来就一直在清华大学建立了我们国家第一个工业设计系,那现在很多工业设计界的大咖都是柳老的学生。而且柳老从2012年就担任了我们中国制造之美的评委,每次在评审时候都非常认真的审核每个产品,并给出了中肯的意见,再次向柳老表示衷心的感谢。想问下柳老,您是怎样看待当前的中国工业设计和工业制造的,包括我们的设计和制造之路该如何的走?

 

柳冠中:中国制造之美的活动从我个人来看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类似这类的大赛,大多数评的是造型或者是创意,但是中国的目前的产品从创意,外观都差别不大。去年上半年参加杭州的一个有中国美院发起的制造大奖,那个入围的产品也请了国际的评委,拿出来后跟国外的产品相比差别并不大,差的是我们制造业的质。我们中国人很聪明创意都很好,但是一细看。所以我们为什么要看实物,不看实物看不出你到底怎么样,所以中国制造之美恰恰在这个定位上是我们国内所有大赛都比较忽略的一点。都是凭创意和外观,而我们强调制造,真正的品质。如果你没有制造的扎实基本功,你的品牌和品质很难发展的。品牌品牌,有品才有牌,而我们现在很多企业是做牌而不做品。品质就是我们制造企业的质,所谓的质就是规范,标准,而这点我们国家工业化进度比较晚。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进步很大,产量很高,但是质恰恰使我们企业转型中的一个瓶颈。如果这个不突破,我们再说3.0或是4.0,我觉得这个基础都是不扎实的。我们现在的设计,除了创意以外,就是我们的质包括参数或是工艺标准能不能有保证。昨天评选的时候有些产品都很好,但是参数没有反映出来,不能了解它的性能如何。有些产品只体现了他的技术指标没有反应和人的互动,那么你的优势在哪里呢。跟人的关系,跟环境的关系是我们目前制造业的问题所在。设计绝对不是外观,不是好看,一定要结合我们使用环境,这是我自己的体会和大家分享。

 

主持人:柳老在很多国际大赛上担任评委,那么现在国际上比较流行的设计趋势和大家分享一下?

 

柳冠中:我们要打破一些迷信,国际上大奖也很多,我们常知道设计界的奥斯卡奖,就是德国的红点奖,德国最好红点奖是德国北约政府推动的。最近在往亚洲地区推广,中国,日本等多家地区。真正好的东西不在于获奖,获奖的东西往往就看的是一个概念。我们中国应该看到自己的问题,从国际看他的风向、潮流,但是我们必须考虑我们自己的问题,不然的话我们就会飘飘然。我们要把自己扎实的基础给坐牢了,我并不是反对要参加国际活动,而是要首先解决我们中国自己的问题。中国人很聪明,但要在扎实的基础上不然就是小聪明。我们经常说的智能,智慧。但智和慧是两把事,智是懂激励,小聪明,急中生智,钻空子,擦边球。慧是要不要擦边球,要不要急中生智,,是一个定力。而我们缺少是这个,选择。选择做表面功夫的广告,请明星做代言,还是扎扎实实的提高质量,提高行业标准。这个问题上,我们自己必须要清醒,明白中国化是什么。不要一味的赶时髦,追潮流。要懂得合作不要一家独大,要打牢中国化的基础,我们才有竞争力。

 

主持人:汤教授在我们设计界是泰斗级的人物,一手创立了广东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今天有个问题请教汤教授:工艺品在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考虑到哪些要素?

 

汤重熹:中国制造之美参赛的产品基本上介绍的都是,产品如何使用,采用了什么技术。制造产品和设计产品是给谁用的,是给用户用的,你在介绍产品时却没有考虑到你的产品是给客户用的,好不好用。第一要素就是设计要以人为主体,好不好用最重要。而不是你的产品本身多美观或是技术多么的高。昨天在评审的时候看到一款产品呼噜产品,本身很新型,是一款很好的设计。但是如何使用,开关在哪里,却没有表达出来。第二要素是产品一定要注意基础研究,我们很多产品都是从外观改变设计出一个新产品,怎样从基础研究来演进该产品才是最重要的。刚才柳老说的很对,你设计这个医药产品目的就是解决病人在医院的痛苦,解决医生在治疗患者时的方便。我们最近给厦门金牌设计了个橱柜,我们今天橱柜基本上都是从国外引进过来的。整体橱柜非常漂亮,各种款式都有,但有没有考虑这合不合适中国人使用呢。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就进行了非常深入的了解,到人家家庭里面进行实地考察,用摄像头拍下了炒菜过程,过后自己一帧一帧的分析研究。完全从中国人的习惯入手,方便中国人的炒菜使用。所以可见基础研究很重要,你对基础研究进行了大数据的分析你就能得到很多应用原理。所以在这些基础上你的形态就有了东西,不然的话就单是形态、造型。

 

主持人:何教授一直是从事高校的设计和教学工作,那您觉得高校和企业对社会关注的角度有哪些不同和他们有哪些结合之处?

 

何晓佑:教育主要的职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文化传承,前三点是国际通用的,最后一点是胡锦涛总书记着重强调的。高校首要的任务是人才培养,但是还是要做科学研究的。刚才汤老师说的是基础研究,那么高校做的是技术研究、前沿性研究、思想观念研究。同时的话高校也在和企业合作,为社会服务,即产学研相结合。高校也在强调文化传承,但一定要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语境,不仅仅做的是中国人的东西。高校从设计学科来讲,是要照顾学生基本的设计思想,要讲究方法。但有些企业老板说你们高校培养的人没有用,但我反问他一句你是不是从高校毕业的,又是如何成为企业家的呢?其实大学四年只是给学生一个基础学习,真正的学习是进入社会企业开始的,所以企业仍然承担着人才培养的职责。高校的设计比较重视前期的一些科研,关注的是思想方法。高校设计也比较关注服务设计,分为两方面。一个是设计服务,怎样让消费者通过使用达到高品质的满足。另一个是受众服务,建立一个非常顺畅的服务体系。

 

主持人:李总是原来联想集团消费电子产品这款的设计总监,也参与了设计,是2008年奥运会火炬的总设计师,是工业设计领域非常了不得的人物。您觉得联想是如何做产品迭代的,说说品牌和设计的关系?

 

李凤朗:在这个时代做设计是很幸运的,因为我们有很多的机会,但有时后也会感到很无助。联想在做设计的时候如何设计框架:第一个框架:用历史角度看今天大时代背景是什么。过去两百年的工业制造让产品越来越标准化,但一味的追求效率却又和人的需求产生了矛盾。所以我们要思考这个品类和人之间有没有根本的矛盾,是否对人类生活的提高要有所改进,从这里可以得到非常大的启发。第二个框架:看到这个问题我自己又是谁?怎样创造自己的竞争力。抛开背景,抛开盈利看企业如何的前进,看企业的创新力与时俱进。看一家企业如何经营不是单靠CEO说了算,所以我花了十几年时间做研究,来做产品原型,做产品用户调研,技术评估,最终形成一份战略报告变成联想公司的整体目标战略。我连续参加了几年的评审,今天的产业环境已经不是大公司能不能生存,是否谁能成为一位超级公司,其他公司全部死掉。这是全球一体化的整合,全球一体化的市场才是整个大的趋势。今天产业的视角不再是一个品类的定义,我们是否能横向来思考呢?我们以用户为中心,把不同的小企业合在一起,会不会变成今天一个新的联盟?我在猜想我们今天这个时代一定所有人都面临生存发展的压力,如何破这个剧,又从哪里破这个局,不一定在垂直这个品类里面,也可能是横向领域,我们所有人都能够搭上手,变成一个诉求,成为这个行业里面用户体验第一的大公司。

 

主持人:问李总一个网友比较关心的问题,消费电子行业比较容易出现黑科技,您觉得未来消费电子行业的设计趋势是怎样的?

 

李凤朗:我认为黑科技是一个炒作,好多黑科技并不黑。IT行业没有秘密,没有黑科技,没有杀手武器。您听到的这些词,是一些大佬组织科学家故意放出来的。其实他们已经准备了很多年了,技术准备,技术布局,整个价值链的分配都已经做好了。然后在这个大的框架下告诉你未来的趋势是什么,甚至告诉你一个具体的技术点。今天很多企业家都在探讨未来的趋势是什么,一些大佬再利用知网把大家圈在一起。但我看到的是整个IT行业对人的关注不够,好多产品的原型已经违背了人的最基本需求。我认为未来消费电子行业的设计趋势是以人为核心的产品原型会打破现在的技术体系架构,今天的技术会被分割成一个一个可控制的模块,装在以人为核心的产品原形里。

 

主持人:李秘书长来自北京机械工程学会,对产品开发和制造有很高的见解,想请问李秘书长从产品开发模式和产品智能制造给我们做一些分享?

 

李海涛:感谢中国制造之美提供了这么好的一个平台,听了前几位评委的见解,从品质、以人为本、高校企业相结合的角度,我也是很受启发。中国制造之美从哪几个维度来评价和分析不同种类的产品,我是这么考虑的。第一:企业一定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不能完全引进他人的,否则很难走向国际;第二:产品本身一定要非常贴合用户的需求,用户在使用中能感受到设计的独具匠心的设计感,使用起来比较方便;第三:产品与环境相互适应。有些产品在制造和使用中产生很多废物,带来许多污染,这样的产品不是美的产品。针对产品开发模式角度来讲,我觉得设计师在设计当中一定要和技术人员更好的结合起来,不仅仅从外观角度来考虑,还要考虑到产品的功能和创新,做到艺术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特别是智能制造在整个机械行业和中国制造业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发展趋势,不是过去的以效率为导向,而更多的是个性化、网络化、智能化,也就是根据客户的需求来定制化。智能制造应用了很多信息化的技术,使我们能够很快的获得客户需求点。在新的开发模式下,不仅仅我们自己去开发一项产品,在我们整合好用户的数据后,我们可以把这个产品面向社会进行众筹。把握好自己的核心技术,更多地去和社会合作共同开发,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更好的服务用户。

 

主持人:请柳老代表我们评委团对在座的制造企业和网上的听众们说些建议和期待

 

柳冠中:我想纠正一个概念上的错误,我们经常说功能功能,从技术角度上来讲不是功能是性能,性能和功能相混淆了。性能很好技术参数很高,这个车上高速公路一小时能跑1000公里,行吗?他是性能好技术好,但是我们从功能角度不要它1000公里每小时。这就是功能,功能一定要结合应用。要思考好性能和功能的差别,两者是不同的。任何形式没有功能它是无法实现的,任何形式只有功能没有技术也是不行的。技术落实到实际应用中才是我们考虑的最终价值,适应使用环境的技术才能叫做设计。就像昨天看到的老年人座椅,性能非常的灵活,一摇他的把手就会立刻启动。但作为老年人和残疾人使用,这个产品的灵活性是最糟糕的。因为老年人反应迟钝,太过于灵活会造成事故。要适应老年人使用,有一定的反应时间,才是实用的。中国讲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利不利其器是以是否善其事为标准的,那么善其事是什么,善其事就是实用。设计最重要的是外因,外因是定性的,是产品定位的条件。长江的水和黄河的水同出三江源,为什么黄河的水冬天会结冰,原驰蜡象:长江上流是激流瀑布,下游是沼泽湖泊。是外因决定的,是气温,是纬度,是周围土壤地貌的关系。所以我们的技术是选择,技术永远是被选择的,不行就要被改造,来符合使用者的要求。技术不是最终关键,是性能和功能的关系。我的观点是:设计是追求目标,解决问题的,那么所有技术,外观也好,美术也好都是被选择的。